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史上往往产生相同题材,相同主题的作品,对一定历史阶段的某些社会现象进行深刻地揭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继茅盾的《春蚕》(1932年11月)之后,叶紫的《丰收》(1933年6月),叶绍钧的《多收了三五斗》(1933年7月)相继问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春蚕》、《秋收》、《多收了三五斗》之比较
来源期刊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多收了三五斗》 《春蚕》 《秋收》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沦落 社会生活 社会现象 《丰收》
年,卷(期) 2008,(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45
页数 2页 分类号 G623.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卫东 9 13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多收了三五斗》
《春蚕》
《秋收》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沦落
社会生活
社会现象
《丰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月刊
1008-8024
37-1333/G4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1号行政办公楼
24-151
出版文献量(篇)
1605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