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上海城乡结合部小儿急性腹泻病的病原及转归,为该区腹泻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5年12月-2006年11月本院儿科门诊的急性腹泻患儿资料.病程<7d,大便次数>3次/d,每例均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行脱水情况评估,大便镜检.大便镜检WBC 10/HP以上者行细菌培养、轮状病毒检测,根据病原分组给予相应治疗,指导家属记录症状日记卡,并行病程随访,资料均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急性腹泻患儿314例.男193例,女121例,男女比例为1.6∶1.0;年龄42d~11岁.其中侵袭性(INV)腹泻77例(24.5%),轮状病毒(RV)腹泻106例(33.8%),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19例(6.1%),食物不耐受(FI)腹泻48例(15.3%),原因不明性腹泻64例(20.4%).止泻时间:INV腹泻(29.1±10.8)h,RV腹泻(113.7±49.2)h,AAD腹泻(83.0±25.8)h,FI腹泻(67.0±20.1)h,原因不明性腹泻(76.0±20.3)h.INV腹泻止泻时间短,0.5a后再次腹泻发生率较低(11.7%),而RV腹泻平均止泻时间0.5a内再次腹泻发生率最高(43.5%).结论 与1996-1998年比较,本地区INV腹泻的发病率显著下降,RV腹泻发生率上升.RV腹泻止泻时间最长,0.5a内再次腹泻发生率较其他原因腹泻更多见.AAD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在诊治中应重视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