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richostatin-A(TSA)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显微镜下观察TSA作用24、48 h后,小鼠NIH3T3成纤维细胞、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流式细胞学方法(FCM)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Rb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降解片段的表达.结果 TSA作用后的NIH3T3细胞,生长变得缓慢,但细胞尚保持生长的活性.MCF-7细胞24、48 h的凋亡率分别为(36.4±1.5)%、(67.0±2.8)%,以48 h最明显.TSA作用24、48、72 h后,两种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磷酸化Rb蛋白水平下降,MCF-7细胞中PARP发生明显的降解,48 h后降解明显,72 h达到最大程度.结论 TSA可诱导MCF-7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通过改变肿瘤细胞校染色质的空间结构,以及阻滞细胞周期实现的.
推荐文章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乳腺癌
雌/孕激素受体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FK228 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的抑制作用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前列腺癌
雄激素受体
FK228
细胞信号通路
凋亡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肾细胞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肾细胞癌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richostatin-A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机制
来源期刊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脱噬作用 组蛋白 去乙酰化酶
年,卷(期) 2008,(4)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0-451
页数 2页 分类号 R9
字数 199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1-9030.2008.04.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翡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 11 107 5.0 10.0
2 罗金红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 7 67 4.0 7.0
3 王理伟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 12 136 7.0 11.0
4 李琦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 21 159 6.0 12.0
5 于顺江 北京世纪坛医院肿瘤中心放疗科 5 7 2.0 2.0
6 魏玮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 5 44 2.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15)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8)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乳腺肿瘤
脱噬作用
组蛋白
去乙酰化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月刊
1001-9030
42-1213/R
大16开
武汉市东湖路165号
38-85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168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6989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