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一、“味”的审美标准的变迁 钟嵘《诗品》中,有“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味”是指文章的滋味,浓厚深远的特点。司空图进一步解释钟嵘的观点,所谓“味之者无极”中的味,是味外味。司空图的突出贡献在于他举盐为例,一道菜加入了盐,使得这道菜味道更加醇美,而不仅仅是一种咸味,这样一种醇美,是所谓的味外味。
推荐文章
东林学人高攀龙拟陶诗刍论
高攀龙
诗歌
拟陶
性理思想
试论陶诗的艺术独特性
陶渊明
诗人形象
空灵意境
平淡自然
在读中享受诗的美
古诗教学
审美
整体美
音韵美
意境美
陶诗言先生在中国暴雨发生条件和机制研究中的贡献
暴雨
季节突变
多尺度相互作用
暖湿季风输送带
高空急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品味陶诗
来源期刊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钟嵘《诗品》 陶诗 品味 审美标准 “味” 司空图
年,卷(期) 2008,(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63
页数 2页 分类号 I207.2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林正曙 3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钟嵘《诗品》
陶诗
品味
审美标准
“味”
司空图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月刊
1008-8024
37-1333/G4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1号行政办公楼
24-151
出版文献量(篇)
1605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