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框架下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法研究了体相Si和Si(111)面。计算得到的体相Si的晶格常数、体积模量和结合能较好地与其它文献结果吻合。在表面结构中,由于Si-3p态的影响导致键长和电荷密度的改变。键长在第一二层,二三层和三四层之间由2.338A变为2.286A,2.382A,2.352A,电荷密度由0.57946×10^3 electrons/nm^3变为0.60419×10^3,0.5143×10^3和0.55925×10^3 electrons/nm^3。计算得到的Si(111)的表面能和功函数为Si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推荐文章
Cu(111)表面能及功函数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第一性原理
表面能
功函数
Cu(111)
Si(001)面弛豫表面构型与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
Si(001)
表面弛豫
态密度
第一性原理
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乙醇胺在Ni(111)和Cu(111)表面的吸附机理
第一性原理
乙醇胺
Ni(111)
Cu(111)
表面吸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Si(111)面电子结构、表面能和功函数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期刊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SI(111) 电子结构 表面能 功函数 第一性原理
年,卷(期) 2009,(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77
页数 7页 分类号 O561.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正堂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120 749 14.0 21.0
2 冯丽萍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45 159 7.0 9.0
3 刘其军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27 69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SI(111)
电子结构
表面能
功函数
第一性原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季刊
广州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研究院
出版文献量(篇)
1277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