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论述亚洲白垩纪广泛分布的非海相双壳类类三角蚌类的分类、演化和起源,并讨论景星动物群的时代及TPN动物群的组合划分.认为类三角蚌类分5个科,各科有独立的、相互平行的演化系列;该类群最早形成于特提斯东部边缘地区的边缘隔离体环境,根据有关内部构造研究,其起源可能与海相三角蛤类有关.类三角蚌类经历过3个演化阶段:早期阶段,即爆发性成种阶段,以景星动物群为代表;藏东的生物地层研究表明,景星动物群时代是Tithonian-Berriasian期;中期阶段,即辐射阶段,以TPN动物群为代表,时代为Hauterivian-Turonian期,或Valanginian-Turonioan期,此阶段还可再分出5个组合,可用于地层划分和对比;晚期阶段,即衰退阶段,以Pseudohyria 动物群为代表,时代为晚白垩世中一晚期.
推荐文章
黄河三角洲湿地水域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时空差异
黄河三角洲
水域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重建及主要类群的生态位
猕猴桃
节肢动物
群落重建
生态位
青藏东缘若尔盖高寒草甸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及季节变化
若尔盖高寒草甸
土壤动物
多样性
季节动态
外部三角范畴的丛倾斜理论
外部三角范畴
三角范畴
n-丛倾斜子范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类三角蚌类——兼论藏东的景星动物群
来源期刊 古生物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类三角蚌类 双壳类 分类 演化 起源 非海相 侏罗纪-白垩纪
年,卷(期) 2009,(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9-610
页数 22页 分类号 Q91
字数 1511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001-6616.2009.04.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金华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25 52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4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5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类三角蚌类
双壳类
分类
演化
起源
非海相
侏罗纪-白垩纪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古生物学报
季刊
0001-6616
32-1188/Q
大16开
南京北京东路39号
2-310
195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31
总下载数(次)
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