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秦川牛遗传多样性及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性.[方法]本研究对秦川牛起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主要针对商代至唐代的牛种的形态学变化,从古代牛种的角、头部、颈部、鬐甲部、胸深、背部和股部七个方面的形态学特征的演化过程角度对秦川牛的起源进行探索.[结果]发现,由商代晚期至唐代中期的约两千年中,古代牛种的体质外貌明显向适于役用的方向进化,两汉时期是古牛种的重要转折期,[结论]从南北朝到唐代牛种逐渐演化出与现代秦川牛极为相似的特征.
推荐文章
秦川牛、安格斯牛和日本和牛生长性能分析
秦川牛
安格斯牛
日本和牛
生长性能
丹麦红牛改良秦川牛效果观察
黄牛
品种
冷冻精液
杂交改良
亚热带蜜源植物形态学指标预测泌蜜量初探
亚热带
蜜源植物
泌蜜量
蜂种
形态学性状
石珊瑚起源的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
石珊瑚起源
形态学
分子系统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秦川牛早期起源的形态学初探
来源期刊 中国牛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秦川牛 起源 古代牛种 形态变化
年,卷(期) 2009,(1) 所属期刊栏目 专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56
页数 5页 分类号 S823
字数 366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9111.2009.01.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昝林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292 2090 23.0 31.0
2 李斌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8 104 4.0 8.0
3 张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1 1 1.0 1.0
4 郝怀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5 20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秦川牛
起源
古代牛种
形态变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牛业科学
双月刊
1001-9111
61-1449/S
大16开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农校区动物科技学院内
52-113
197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82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1308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