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随着区域和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的日益扩大,复合通道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研究和探讨复合通道的交通模式十分必要.本文首先从适用范围、技术政策和实施策略三个方面探讨了复合通道的交通模式,然后分析了发展复合通道的意义,最后以东莞市复合通道规划为例,介绍了复合通道交通模式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具体应用.
推荐文章
轨道交通沿线土地溢价归公的政策与实践——以东莞市为例
轨道交通融资
土地综合开发
溢价归公
政策制度创新
东莞市
东莞市城市规划电子报批实践初探
GIS
城市规划
电子报批
东莞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复合通道交通模式及其应用——以东莞市复合通道规划为例
来源期刊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复合通道 交通走廊 运输方式 集约化 发展模式
年,卷(期) 2009,(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24
页数 5页 分类号 U491.1+7
字数 366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4747.2009.04.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明文 交通部科学研究院交通技术咨询中心 4 63 2.0 4.0
2 王江平 交通部科学研究院交通技术咨询中心 8 126 3.0 8.0
3 张育宏 交通部科学研究院交通技术咨询中心 5 65 2.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复合通道
交通走廊
运输方式
集约化
发展模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季刊
1672-4747
51-1652/U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66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126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