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建立大豆中多组分嘌呤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确定水解条件以及色谱分离条件.样品确定的色谱分离条件为:Waters symmetryshield RPl8(4.6 mm×150 mm,5.0 μm)色谱柱,以0.02 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pH4.6)作为流动相,流速0.6 mL·min-1,柱温25℃,进样量5 μL,检测波长(入1)为254 nm;当流动相pH为4.6时,各组分嘌呤得到完全分离,腺嘌呤、鸟嘌呤、黄嘌呤和次黄嘌呤的含量分别为0.732 3、0.821 2、0.020 2和0.031 8 mg·g-1;但回收率不高,分别为68.90%、88.37%、57.19%和68.16%;样品的最佳水解时间为0.5 h.
推荐文章
HPLC法测定商品蛤蚧中核苷类成分的含量
HPLC
蛤蚧
尿嘧啶
黄嘌呤
次黄嘌呤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嘌呤含量
嘌呤
痛风
高效液相色谱
反相离子对色谱
大豆种子中嘌呤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
大豆种子
嘌呤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HPLC法测定大豆中嘌呤含量的研究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大豆 嘌呤 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 高氯酸
年,卷(期) 2009,(4) 所属期刊栏目 茶与食品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4-676
页数 分类号 TS201.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梅青 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 31 169 6.0 12.0
2 丁之恩 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 96 1008 19.0 25.0
3 刘少林 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 1 10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66)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50)
二级引证文献  (29)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豆
嘌呤
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
高氯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672-352X
34-1162/S
大16开
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81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4051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