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近日翻阅北大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教授的《谈美—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书中,朱先生为了论述由于职业、习性、爱好等的差异而带来的对于同一事物认知之差异,特举园地里一棵古松为例,说明三种人对它持有实用的、科学的、审美的三种态度:木材商人所感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并联想到架屋、制器、赚钱等等;
推荐文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写作主体
写作客体
关系
试论中西文学对象主体差异性的渊源及表现
文学对象
主体差异性
文学形象
文化元典
中西
比较
语文差异性教学探究
差异性
语文教学
目标差异
分组差异
作业设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写作主体对客体认知的差异性
来源期刊 写作:高级版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写作主体 差异性 体认 事物认知 朱光潜 美学家
年,卷(期) 2009,(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
页数 1页 分类号 H0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写作主体
差异性
体认
事物认知
朱光潜
美学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写作
双月刊
1002-7343
42-1088/H
16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珞珈山
38-63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110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44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