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主要来自于轮轨噪声,抑制钢轨的振动速度,对降低轮轨噪声有显著作用,目前的轮轨降噪技术对于轮轨噪声,尤其是500 Hz以下的中低频率成分还缺乏理想的制约手段,而影响沿线地区声环境的主要是噪声中的低频成分.在阻尼钢轨、动力吸振器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动力吸振多层约束阻尼钢轨吸振器",有显著降噪效果的频率下限为200 Hz.工程应用的结果表明:加钢轨吸振器后,正线的列车通过平均声级比原来降低约4 dB(A),列车站台噪声降低2 dB(A)~3 dB(A).该型钢轨吸振器现场安装方便,使用的胶粘剂对钢轨没有腐蚀作用,不会造成对线路通讯、钢轨探伤和列车行驶的不良影响.
推荐文章
轨道交通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技术 进展与应用
轨道交通
碳纤维复合材料
技术进展
复材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及电力技术研究
第三轨
电力系统
接触网
城市轨道交通
区域轨道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策略浅析
区域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
衔接策略
服务对象
再生水源热泵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应用技术研究
再生水源热泵
城市轨道交通
节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轨道交通的约束阻尼钢轨吸振器技术研究与应用
来源期刊 振动与冲击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轮轨噪声 动力吸振器 阻尼 轨道交通
年,卷(期) 2009,(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8-80
页数 3页 分类号 TB533
字数 288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3835.2009.10.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蒋伟康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52 506 15.0 21.0
2 张海滨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64 342 10.0 15.0
3 贺建良 3 66 3.0 3.0
4 严莉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5 61 2.0 5.0
5 万泉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12 140 7.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61)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109)
二级引证文献  (72)
19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1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2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9(1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20(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轮轨噪声
动力吸振器
阻尼
轨道交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振动与冲击
半月刊
1000-3835
31-1316/TU
大16开
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上海交通大学
4-349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841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12450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