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苯乙酮为模式底物,利用筛选的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YS6-2为手性催化剂,不对称还原合成具有光学活性的1-苯基乙醇.结果表明:反应的立体选择性极高,合成的产物以(S)-型为主,其对映体过量值达99.0 %. 在设立的水相系统中,酵母细胞在发酵培养36 h、转化反应36 h、pH 6.6、温度34 ℃、2 %葡萄糖作为辅助底物的优化条件下,0.12 g/mL菌体(湿重)催化还原70 mmol/L苯乙酮的转化率达49.1 %. 同时,向反应体系中添加1 g D-101吸附树脂,因其控制水相中与细胞接触的底物浓度并进行产物的原位吸附,底物的转化率提高到75.5 %.
推荐文章
引入树脂吸附促进酵母细胞不对称还原芳香酮
不对称还原
手性醇
S-α-苯乙醇
树脂吸附
酵母细胞
氨基醇催化苯乙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
氨基醇
苯乙酮
不对称还原
解脂耶氏酵母不对称还原苯乙酮合成(R)-苯乙醇
解脂耶氏酵母
苯乙酮
(R)-苯乙醇
生物催化
优化
苯乙酮的多相不对称加氢反应研究
催化加氢
芳香酮
不对称加氢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胶红酵母催化苯乙酮的不对称还原及吸附树脂的促进作用
来源期刊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生物催化 胶红酵母 苯乙酮 不对称还原 (S)-1-苯基乙醇 树脂
年,卷(期) 2009,(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87-1792
页数 6页 分类号 O643
字数 386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490-6756.2009.06.04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华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133 710 12.0 20.0
2 杨志荣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78 2296 26.0 37.0
3 陈丹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5 247 5.0 15.0
4 孙群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77 681 14.0 22.0
5 朱冬眉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 26 2.0 3.0
6 李晓阳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4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物催化
胶红酵母
苯乙酮
不对称还原
(S)-1-苯基乙醇
树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0490-6756
51-1595/N
大16开
成都市九眼桥望江路29号
62-127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72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5503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