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A从放射性被发现,特别是有核原子模型被提出后,人为改变原子核的欲望就逐渐活跃起来。1919年,卢瑟福使用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的α粒子做“炮弹”,首先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1928年,德国的科学家博特和他的学生贝克用放射性元素外产生的α粒子轰击铍核时,观察到铍核产生一种穿透性很强的射线,他们把它称为“高能γ量子”,因为这些γ辐射的能量几乎是入射的α射线能量的10倍,并且不显电性。
推荐文章
开启核科学技术时代的钋和镭——纪念居里夫妇发现钋和镭110周年
天然放射性元素
α放射源
中子源
放射性同位素能源
辐射安全
数字化助孕夫妇周期治疗护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助孕夫妇
信息系统
周期治疗
护理管理
P型稀磁半导体材料的居里温度
稀磁半导体
居里温度
掺杂浓度
反铁磁性交换作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居里夫妇的“无视信息”
来源期刊 物理教学探讨:高中学生版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放射性元素 信息 夫妇 居里 原子模型 原子核 卢瑟福 科学家
年,卷(期) 2009,(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
页数 1页 分类号 G633.7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放射性元素
信息
夫妇
居里
原子模型
原子核
卢瑟福
科学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物理教学探讨:高中学生版
月刊
1003-6148
50-1061/G4
重庆北碚天生路2号西南大学物理学院
出版文献量(篇)
1092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