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为便于进一步追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常需对其进行标记.目的:采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标记后其诱导成骨及成脂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观察实验,于2007-12/2008-10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实验室进行.材料:4月龄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6只,购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兔双侧股骨,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传至第3代细胞,用脂质体介导法将绿色荧光蛋白质粒转入,经G418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的细胞,分别进行成骨、成脂诱导.主要观察指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表面标志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情况,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成脂分化潜能.结果:经原代及传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呈纺锤形或梭形,成纤维细胞样,流式细胞仪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44呈阳性表达,CD34呈阴性.经G418筛选后,镜下可见大量发出绿色荧光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21 d后有较多的钙盐沉积,茜素红染色呈红色;成脂诱导3 d后,细胞内有小脂滴出现,2周后油红O染色示有大量脂质沉积.结论: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培养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推荐文章
慢病毒载体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筛选稳定转染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慢病毒载体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转染
嘌呤霉素
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及鉴定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绿色荧光蛋白
诱导分化
放射损伤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潜能及造血干细胞龛位的影响
放射损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潜能
骨髓造血干细胞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及成脂潜能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绿色荧光蛋白 成骨 成脂
年,卷(期) 2009,(45) 所属期刊栏目 干细胞培养与分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829-8832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94.2
字数 443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8225.2009.45.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 251 1843 20.0 30.0
2 陈安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 315 2057 20.0 29.0
3 周松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 22 178 7.0 12.0
4 陈文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 22 103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绿色荧光蛋白
成骨
成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相关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http://kjzc.jhgl.org/
项目类型:重大项目
学科类型:能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