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我国音乐美学史上一部重要的文献,该文采用清谈辩难的形式,通过"秦客"与"东野主人"之间的八次辩难,主要对音乐的本质、声音与情感的关系以及音乐的社会功能进行了思考,比较深刻地阐明了音乐艺术的特殊审美规律.
推荐文章
浅谈设计作品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的差异性
审美主体
审美对象
设计作品
差异性
试论中西文学对象主体差异性的渊源及表现
文学对象
主体差异性
文学形象
文化元典
中西
比较
语文差异性教学探究
差异性
语文教学
目标差异
分组差异
作业设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声无哀乐论》看音乐审美主体的差异性
来源期刊 魅力中国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声无哀乐论 审美主体 差异性
年,卷(期) 2009,(16) 所属期刊栏目 艺术理论与实践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37
页数 1页 分类号 J0
字数 263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归 贵州大学艺术学院 2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声无哀乐论
审美主体
差异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魅力中国
周刊
1673-0992
41-1390/C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
200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863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170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