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作为一个人,这个个体在社会中的身份是多重的,可以是什么地方的人,是北京人、上海人,也可以是为人子,为人父。还有一种身份是种族,来自于哪个特定的族群,或者信仰什么宗教。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重要的、共同的身份是作为公民的身份。古代国家基本上建立在家庭宗法身份基础上,那时候的国家是'家国'。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国'和'家'是一回事,把政治家那套理论搬到治国理论当中去了。
推荐文章
深入探析计算机求解大整数最大公约数问题
大整数
最大公约数
辗转相除
更相减损术
新时代领导者求解改革共识最大公约数的路径探析
领导者
改革共识
最大公约数
路径
最大(小)公约(倍)数相等的刻画
最大公约数
最小公倍数
可逆矩阵
初等矩阵
论公民教育的宪法目标
公民教育
宪法
民主意识
法治意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宪法是底线,公民身份是最大公约数
来源期刊 历史法学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理论 人父 国家 公民 家国 身份 家庭
年,卷(期) 2010,(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41
页数 3页 分类号 D92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理论
人父
国家
公民
家国
身份
家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历史法学
年刊
16开
清华大学法学院
200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8
总下载数(次)
20454
总被引数(次)
7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