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热压烧结制备h-BN体积含量分别为30%和40%的可加工SiC/30%h-BN和SiC/40%h-BN复相陶瓷,并在不同温度和氧化气氛下对复相陶瓷样品进行热处理。测试了预制Vickers压痕的复相陶瓷样品在热处理前后的强度和表面硬度,并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复相陶瓷表面成分和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氧化气氛下的热处理可恢复陶瓷在加工时由表面损伤降低的强度,1100℃热处理2h的陶瓷效果最佳。经1100℃热处理2h后,带压痕的SiC/40%h-BN复相陶瓷的强度恢复到389.81MPa,表面硬度从6.11GPa提高10.48GPa。SiC和h-BN的高温氧化行为是强度恢复和表面硬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推荐文章
高性能可加工3Y-TZP/BN纳米复相陶瓷的制备
纳米复相陶瓷
氧化锆
氮化硼
可加工性
可加工陶瓷材料的发展
可加工性
可加工陶瓷
玻璃陶瓷
云母陶瓷
高压气-固燃烧合成h-BN-SiO2和h-BN陶瓷材料的研究
h-BN陶瓷
h-BN-SiO2陶瓷
高压气-固燃烧合成
h-BN 薄膜表面 PMMA 残留去除研究
六方氮化硼
转移
PMMA
残留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氧化气氛下热处理对SiC/h-BN复相可加工陶瓷性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硅酸盐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碳化硅 六方氮化硼 热处理 表面硬化 可加工陶瓷
年,卷(期) 2010,(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中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03-1508
页数 分类号 TQ174.758.2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金志浩 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 325 5024 34.0 51.0
2 张琴 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 17 90 5.0 9.0
3 王继平 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 22 278 8.0 16.0
4 李红伟 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8 2.0 2.0
5 刘高建 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 1 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碳化硅
六方氮化硼
热处理
表面硬化
可加工陶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硅酸盐学报
月刊
0454-5648
11-2310/TQ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1号
2-695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75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832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