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利奈唑胺(抗菌药)在国产肉汤基质的药物浓度.方法 MH肉汤样品350 μL,加入15%高氯酸沉淀蛋白,离心后取上清液50μL进样测定.Venusil XBP C_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水-乙腈(80∶20),流量为1.5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251nm,室温;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利奈唑胺浓度.结果 线性范围0.5~40.0 μg·mL~(-1)(γ=0.9996),低、中、高浓度的绝对回收率均大于90%,相对回收率在96%~98%,日内、日间RSD分别小于2%和4%;最低检测浓度为0.5 μg·mL~(-1).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体外药效学模型中药物浓度测定.
推荐文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利奈唑胺浓度
利奈唑胺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药浓度
LC-MS/MS法测定血浆中利奈唑胺浓度
利奈唑胺
液相色谱质谱法
血浆
利奈唑胺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利奈唑胺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物代谢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健康人血浆中赖诺普利浓度
赖诺普利
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法
固相萃取
血药浓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利奈唑胺在体外药效学模型的浓度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利奈唑胺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 体外药效学模型
年,卷(期) 201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6-298
页数 分类号 R978.1|R969.1
字数 191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6821.2010.04.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睿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药理研究室 118 859 15.0 23.0
2 白楠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药理研究室 22 126 7.0 10.0
3 梁蓓蓓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药理研究室 26 105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27)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利奈唑胺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
体外药效学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半月刊
1001-6821
11-2220/R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82-142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140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5506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