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我国门诊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中心横断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的22个城市中,选择92家三甲医院,于2009年4月20日至5月31日,对就诊于心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门诊的18岁及以上高血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疾病史、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的降压药物应用情况和患者关于高血压治疗的认知状况等信息.该项目经伦理委员会审核,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每个中心连续入组至50个及以上的病例.结果 本次共调查5086例患者,其中心内科2032例,内分泌1510例,肾内科1544例.研究对象在各不同科室间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均数及性别、学历构成等均衡;全体研究对象中2和3级高血压分别占27.1%(1380/5086)和25.3%(1285/5086);伴发冠心病、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分别占22.4%(1139/5086)、37.2%(1891/5086)和18.4%(936/5086),且伴发疾病的百分比在各科室间不完全相同(P均<0.01).调查人群血压达标率为30.6%(1554/5086)[血压达标标准:糖尿病或肾病患者血压<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其他患者<140/90 mm Hg],其中单纯高血压患者的达标率为45.9%,伴发冠心病、糖尿病及肾功能不全时达标率降低,达标率分别为31.3%、14.9%和13.2%.钙通道阻滞剂(CCB)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为最常用的降压药物,分别占调查人群所用降压药物的56.6%和32.0%.全体研究对象中,平均服用1.73种降压药物,其中54.1%的患者联合应用2种或2种以上降压药物.起始降压治疗中,采用联合治疗或服用复方制剂的比例较低,分别为8.3%和12.7%.对血压达标产生影响的因素中:不饮酒、公费医疗、无糖尿病史、无肾功能不全史、合用降脂药物、平均就诊时间间隔短、从不漏服降压药物、具有适当体力活动的患者血压达标率高;而BMI增加、有糖尿病史、有肾功能不全史、不合用降脂药物、经常漏服降压药、第1次服用降压药物用药不详等的患者血压达标率降低.结论 China STATUS是中国第一个在三甲医院中进行的大规模、跨科室的多中心横断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我国门诊高血压患者达标率较过去的调查结果有所上升,但仍然较低.BMI增加、伴随疾病、联合治疗比率低、患者依从性差为达标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联合治疗及复方制剂的应用比率,可有助于改善我国高血压控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