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对2008年7、9和10月采自太湖南泉水域的水华蓝藻样本中19种元素(Na、Mg、K、Ca、Zn、Mn、Fe、Al、Cu、Cr、Co、Ni、As、Se、Mo、Ag、Tl、Cd和Pb)的质量含量(w)及组成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藻华中w较高(>1 000 μg·g-1,以干质量计)的常量元素或有益元素为Ca、K、Na、Mg、Al、Fe.其中,w(Ca)和w(K)较高(>4 000 μg·g-1),w(Ca)随月份变化不大,而w(K)、w(Mg)、w(Na)则逐月升高.w(Al)、w(Fe)变化较大,7月最高(>1 000 μg·g-1),之后迅速降低(<400 μg·g-1);藻华中w在10~100 μg·g-1之间变化的元素为Mn、Zn、Ni、Cu,其中,7月这4种元素w均最高,9~10月则降低.藻华中还检出痕量元素Co、Mo和Se,Tl未检出.藻华中积累的有毒元素中w(As)较高(5~15 μg·g-1),而w(Cr)、w(Cd)、w(Pb)、w(Ag)均较低(<5 μg·g-1).有毒元素w最高值均出现在7月.基于上述结果,推算出2007-2009年采取物理方法除藻从太湖中移除的元素量约为:K 595.89 t、Ca 544.03 t、Mg 181.18 t、Al 83.06 t、Na 63.97 t、Fe 55.45 t、Mn 2.99 t、Zn 2.26 t、Ni 1.67 t、Cu 1.11 t、As 0.76 t、Cr 94.5 kg、Cd 82.70 kg、Se 45.01 kg、Pb 37.64 kg、Co 32.27 kg、Mo 5.41 kg和Ag 2.46 kg.该研究不仅可为进一步寻找关键元素在蓝藻水华爆发过程中的限制作用及其机制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可为评价利用物理除藻方法去除太湖中有毒元素和降低有可能促进藻华发展的营养元素的负荷量的有效性,从而保护和修复渔业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推荐文章
太湖水华程度及其生态环境因子的时空分布特征
太湖
水华程度
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
环境因子
藻种结构
太湖夏季蓝藻水华期间产毒蓝藻基因型组成和种群丰度研究
蓝藻水华
定量PCR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微囊藻毒素
太湖
太湖水面照片中蓝藻色调的提取
蓝藻
光谱
数码照片
色调
太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太湖水华蓝藻中元素的组成及其环境意义
来源期刊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太湖 水华蓝藻 生物积累 元素
年,卷(期) 2010,(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8-563
页数 分类号 X13
字数 607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4831.2010.06.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洪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内陆渔业生态环境与资源重点开放实验室 44 343 11.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8)
共引文献  (253)
参考文献  (3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42)
二级引证文献  (33)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4(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5(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7(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8(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2(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3(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6(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太湖
水华蓝藻
生物积累
元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月刊
1673-4831
32-1766/X
大16开
南京市蒋王庙街8号
28-114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66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4358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