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众所周知动词(Verben)在德语语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引入德语语法的配价理论①更加稳固了动词的中心地位。而动词的被动态(Passiv)在德语教学中历来都被认为是重点和难点。一般来说德语中动词的被动态分为三类②:
推荐文章
空气中被动声测向系统的误差分析
被动声测向
误差分析
时延估计
对脉冲耦合神经网络中被动神经元的脉冲周期分析
脉冲耦合神经网络
被动神经元
脉冲周期
动态比较比
几种新的汽车替代燃料
能源
替代燃料
能量密度
氢能源
齿轮失效的几种形式
齿轮失效
轮齿折断
齿面损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德语中被动态的几种替代形式
来源期刊 德语学习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德语教学 被动态 替代形式 中动词 配价理论 六十年代 二十世纪 中心地
年,卷(期) 201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7-80
页数 4页 分类号 H3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欢鸽 南京大学德语系 4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德语教学
被动态
替代形式
中动词
配价理论
六十年代
二十世纪
中心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德语人文研究
半年刊
2095-6150
10-1069/H
32开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9号北京外国语大
2-449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11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58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