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目的:为便于制造与安装,大跨钢桁连续梁桥往往在采用整体节点,腹杆与主桁节点连接时,腹杆插入节点板中,采用高强螺栓两面连接.由于仅连接杆件的两个面,另外一面(或两面)不直接承受节点板传递的荷载,必然存在剪力滞效应.通过建立钢桁梁腹杆的几种典型截面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两面连接腹杆端部的应力分布,从而掌握腹杆端头板件应力分布的规律并用于指导钢桁梁桥节点设计.研究结论:杆件端部最大正应力均发生在螺栓群末端;一般来说,杆件板厚越大,螺栓连接沿杆件长度方向的排数越多,最大正应力与名义正应力的比值越小;截面形式变化、板件厚度变化不会对最大剪应力的发生部位产生影响;杆件中部,截面应力趋于均匀,剪力滞效应不显著.
推荐文章
大跨径钢桁梁斜拉桥节点受力分析
钢桁梁
斜拉桥
节点受力分析
有限元分析
下承式钢桁结合梁温度效应分析
下承式钢桁结合梁桥
温度荷载
结构响应
桁梁结构空间计算的三节点截面
桁梁桥
二次多项式
三节点截面桁段单元
空间计算
悬索桥钢桁梁断面质量惯性矩简化计算方法
钢桁梁
悬索桥
扭转质量惯性矩
抗风设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钢桁梁腹杆插入式节点杆端应力分析与探讨
来源期刊 铁道工程学报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钢桁梁 腹杆 高强螺栓 节点 应力
年,卷(期) 2010,(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50,63
页数 分类号 U448.36
字数 229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2106.2010.12.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袁明 26 198 9.0 13.0
2 艾宗良 19 81 7.0 8.0
3 杨善奎 7 44 4.0 6.0
4 戴胜勇 23 153 8.0 11.0
5 胡步毛 4 29 3.0 4.0
6 童登国 8 22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49)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钢桁梁
腹杆
高强螺栓
节点
应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铁道工程学报
月刊
1006-2106
11-3567/U
16开
北京市复兴路69号中国中铁广场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282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4361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