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了把基因启动子区的核小体定位对于分析基因的转录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核小体定位的预测技术--弯曲度谱,分析了编码基因和miRNA基因启动子周围核小体定位的特征.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处,有一个核小体缺失区域,且在下游约200 bp处,有较强的核小体定位信号.独立转录的内含子miRNA基因与基因间区miRNA基因,在启动子区具有相似的核小体定位特征,在上游0~-400bp间,有一个较宽的核小体缺失区域,在该区域分布有较多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而依赖编码基因转录的内含子miRNA基因,其启动子与蛋白编码基因启动子具有相似的核小体定位特征,在转录起始位点上游-200~400 bp和-400~600 bp处,各有一个较强的核小体定位.这些结果表明,独立转录的miRNA基因(包括基因间区miRNA和独立转录内含子miRNA)和蛋白编码基因,在启动子区可能具有不同的核小体定位特征.核小体定位不仅参与编码基因的转录调节,也影响.miRNA基因的转录.
推荐文章
甘薯贮藏蛋白基因启动子和信号肽编码区克隆及序列分析
甘薯
贮藏蛋白基因
启动子
信号肽编码区
PCR
序列分析
CTLA-4基因启动子区-31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SLE的相关性研究
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分子-4
基因
基因多态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
聚合酶链反应
毛竹IDD基因家族启动子分析
毛竹
I D D基因家族
启动子
顺式元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miRNA基因和编码基因启动子区核小体定位分析
来源期刊 科学通报 学科
关键词 核小体定位 启动子 miRNA基因
年,卷(期) 2010,(14)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35-1340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007/s11434-009-373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啸 71 488 12.0 20.0
2 卢志远 3 32 1.0 3.0
3 谢建明 50 187 7.0 10.0
4 龚乐君 2 7 1.0 2.0
5 袁志栋 3 10 2.0 3.0
6 马昕 4 29 3.0 4.0
7 刘宏德 10 14 3.0 3.0
8 张德金 2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核小体定位
启动子
miRNA基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科学通报
旬刊
0023-074X
11-1784/N
大16开
北京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80-213
195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87
总下载数(次)
74
总被引数(次)
204018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