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黄土丘陵区森林草原过渡带燕沟流域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6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应用Le Bissonnais(LB)法测定了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对比分析了LB法3种处理的测定结果与传统湿筛法(Yoder)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LB法3种湿润处理下,快速湿润处理(FW)对土壤团聚体结构的破坏程度最大,处理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以0.05~0.5mm为主;慢速湿润处理(SW)对团聚体的破坏程度最小,处理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主要以>2mm团聚体为主;而预湿后扰动处理(WS)对团聚体的破坏程度介于FW和SW之间,处理后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比较均匀.说明该区土壤团聚体破坏的主要机制是土壤孔隙中的气泡爆破产生的消散作用.退耕100a期间,植被群落由1年生草本(4a)-多年生灌草(16a)-半灌木(29a)-灌木(55a)-乔木(100a)方向演替过程中,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由小粒径向大粒径方向转变,土壤结构趋于稳定.LB法3种处理中,FW处理与SW处理所测得>0.5mm团聚体含量和平均重量直径与土壤有机质和物理性黏粒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WS处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土壤有机质和物理性黏粒主要影响消散和黏粒膨胀引起的崩解作用,而对机械干扰引起的团聚体破坏无明显影响.LB法3种处理中,慢速湿润方法所获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更接近湿筛法,适宜于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测定.
推荐文章
应用Le Bissonnais法研究黄土丘陵区植被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土壤团聚体
LB法
Yoder法
黄土丘陵区
植被类型
黄土丘陵区人工柠条种植年限和坡位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团聚体稳定性
种植年限
坡位
Le Bissonnais法
柠条
基于Le Bissonnais法的石漠化区桑树地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研究
土壤团聚体
稳定性
桑树地埂
Le Bissonnais法
石漠化区
应用Le Bissonnais法研究茶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Le Bissonnais法
茶园土壤
团聚体稳定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应用Le Bissonnais法研究黄土丘陵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来源期刊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Le Bissonnais法 黄土丘陵区
年,卷(期) 2010,(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73
页数 分类号 S1
字数 600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3007.2010.02.01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1)
共引文献  (359)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156)
二级引证文献  (226)
19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2)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2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5(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6(3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7(4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1)
2018(4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8)
2019(4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3)
2020(2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Le Bissonnais法
黄土丘陵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双月刊
1672-3007
11-4988/S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82-710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28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14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