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化学反应和低气压氧化两步法,在不用低表面能有机物修饰的情况下,在铜表面成功制备了一层超疏水薄膜,其表面的接触角可达到151°,滚动角小于10°.用扫描电镜、接触角测量仪、X射线衍射仪、能谱分析等技术对超疏水表面进行了表征和分析.X射线衍射结合能谱分析表明,铜表面的花状结构为氢氧化铜,底层为氧化铜和未分解的氢氧化铜的混合组织.扫描电镜对铜表面形貌观察显示,该表面存在微米-纳米尺度双层复合结构:上层为花状结构,底层为纳米片状结构.研究显示双层的微纳复合结构和表面花状结构的分布密度是形成超疏水的关键因素.
推荐文章
耐久型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展
表面
超疏水
自修复
耐磨性
微纳粗糙结构
低表面能物质
纯钛基体长效超疏水表面的低成本制备
阳极氧化
超疏水
氟碳罩光漆
铜基超疏水表面防覆冰/抗霜冻特性分析
超疏水表面
防覆冰
接触角
腐蚀
纳米结构
复合硅微粉及其超疏水表面的制备与表征
复合硅微粉
微纳米结构
超疏水
接触角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利用低压氧化处理方法实现铜表面的超疏水改性
来源期刊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浸润性 超疏水 接触角 滚动角
年,卷(期) 201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0-454
页数 分类号 TN304
字数 247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7126.2010.04.2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严辉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178 1225 16.0 29.0
2 王波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80 638 11.0 23.0
3 宋雪梅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44 498 11.0 21.0
4 李耳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5 76 4.0 5.0
5 张雪红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4 11 2.0 3.0
6 裴明德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3 16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5)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浸润性
超疏水
接触角
滚动角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月刊
1672-7126
11-5177/TB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3号万达广场9号楼614室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84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9905
相关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Beijing Province
官方网址:http://210.76.125.39/zrjjh/zrjj/
项目类型:重大项目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