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灾害系统理论,通过对低能见度灾害案例梳理,构建由大雾、暴雨、沙尘暴、降雪4个灾种构成的低能见度灾害致灾因子分类系统,并提出了低能见度灾害链.以灾害发生的相对频度为低能见度灾害危险性指标,编制危险性图谱,并通过GIS空间叠加分析形成低能见度灾害类型-频度图.对低能见度灾害的空间分异及组合规律分析的结果表明:大雾和暴雨高危险性区域分别覆盖了全国高速公路的24%和18%,机场的16.6%和12.9%;其中具有4个灾种影响的低能见度致灾区域覆盖了全国38个城市和22%人口;具有3个灾种影响的致灾区域覆盖全国308个城市和57.9%人口.因此,低能见度灾害的综合评价对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风险防范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推荐文章
昆明机场低能见度特征分析
大雾
低能见度
长水机场
应急程序
2018-05-01低云低能见度天气分析
能见度
浦东机场
气象预报
二类盲降飞行
基于低能见度场景中退化图像的增强方法
图像增强
低能见度图像
退化图像
全局直方图
局部直方图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交通承灾体的低能见度致灾因子研究
来源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暴雨 沙尘暴 降雪 交通承灾体 危险性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4-629
页数 分类号 U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静爱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区域地理研究实验室 135 2828 27.0 49.0
5 潘东华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区域地理研究实验室 6 24 3.0 4.0
6 张建松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区域地理研究实验室 3 38 3.0 3.0
7 白媛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区域地理研究实验室 2 2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7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暴雨
沙尘暴
降雪
交通承灾体
危险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0476-0301
11-1991/N
大16开
北京新外大街19号
82-406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42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495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