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近断层地震长周期成分丰富,存在速度大脉冲效应;而大跨度斜拉桥一般采用半漂浮体系或漂浮体系,所以固有频率较低.为了研究大跨度斜拉桥在近断层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规律及减震措施,利用ANSYS软件分析了某半漂浮体系的大跨斜拉桥在近断层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响应,并对其减震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大跨度斜拉桥的近断层地震响应随着PGV/PGA值的增大而增大,且增大幅度较大,近场脉冲效应较为显著;对于近断层地震作用,不建议采用塔梁弹性连接装置作为主梁纵漂的减震措施,而采用参数适宜的铅挤压阻尼器和粘滞阻尼器则均能获得很好的减震效果;由于大跨度斜拉桥的近断层地震反应较大,应提高其支座的设计允许位移.
推荐文章
基于碰撞作用的大跨径斜拉桥地震响应分析
大跨径斜拉桥
碰撞效应
双边碰撞
单边碰撞
近断层脉冲方向性对大跨斜拉桥地震响应的影响
脉冲方向性
连续小波变换
大跨斜拉桥
地震响应
110kV隔离开关地震响应及减震控制仿真分析
隔离开关
地震响应
减震控制
仿真分析
钢丝绳阻尼器
跨断层水工隧洞地震响应数值模拟分析方法
水工隧洞
地质断层
动接触力法
显示积分
衬砌结构
地震响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跨斜拉桥的近断层地震响应及减震控制
来源期刊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响应 大跨斜拉桥 减震控制 铅挤压阻尼器 粘滞阻尼器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9-486
页数 分类号 U442.5
字数 600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2132.2010.05.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闫维明 北京工业大学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380 3892 30.0 46.0
2 郭恩 北京工业大学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7 55 3.0 7.0
3 陈彦江 北京工业大学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77 371 11.0 16.0
4 李勇 北京工业大学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36 190 8.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7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37)
二级引证文献  (26)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近断层地震响应
大跨斜拉桥
减震控制
铅挤压阻尼器
粘滞阻尼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双月刊
1672-2132
32-1695/P
大16开
江苏省南京市卫岗3号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0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2005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