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末梢灌注指数(PI)对兔伤害性刺激反应的监测效果,同时评价丙泊酚和酚妥拉明抑制伤害性反应的有效性.方法 15只新西兰白兔,分为丙泊酚组(6只)和酚妥拉明组(9只).麻醉后行机械通气,建立外周末梢PI监测,超声测定肾脏血流量,记录伤害性刺激前、后兔的血压、心率、PI和肾脏血流量的变化.分别予不同剂量的丙泊酚(0、0.5、1.0、1.5 mg/kg)和酚妥拉明(0、0.5、1.0 mg/kg)进行药物处理,然后施加相同的刺激,观察两种药物对PI和肾脏血流量的影响.结果 存在伤害性刺激时,伴随着平均动脉压(MAP)的升高和肾脏血流量的减少,PI明显降低,与MAP呈负相关(r=-0.286,P<0.01),而与肾脏血流量测定值中的最大峰值速度(PS,r=0.198,P=0.013)及最大流速平均值(TAMAX,r=0.212,P=0.008)呈正相关.将各组数据与基础值取差值后,PI的变化(△PI)与对应的MAP的变化(△MAP,r=0.635)、平均流速(TAMEAN)的变化(△TAMEAN,r=0.551)、平均流量的变化(r=0.524)、Ps的变化(△PS,r=0.480)、舒张末期速度(ED)的变化(△ED,r=0.537)、流速最低点(MD)的变化(△MD,r=0.502)及TAMAX的变化(△TAMAX,r=0.522)等均存在明显相关性(P值均<0.01).丙泊酚和酚妥拉明都能不同程度地抑制伤害性刺激产生的MAP升高、PI降低和肾脏血流量减少,且当丙泊酚剂量为1.5 mg/kg时,各时间点的MAP均显著低于其他剂量(P值均<0.01).结论 P1能有效监测兔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程度,并可用其估计伤害性刺激对兔内脏血流灌注的影响,也可用于评价药物对伤害性刺激的抑制效果.丙泊酚的抗伤害效果较酚妥拉明更为明显,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