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计算了过渡金属(TM)(Fe,Co或者Ru)掺杂钛酸纳米管的电子结构及光学性质.对TM取代钛酸纳米管层间间隙位H~+的几何结构进行优化,发现掺杂对几何结构的影响较大,其中Co或者Ru掺杂的形成能均较低.此外,掺杂的TM与周围的O原子成键,有形成固熔体的趋势.掺杂后的能带结构分析表明:Fe,Co或者Ru掺杂导致钛酸纳米管禁带宽度减小并且于禁带中引入了新的能级,这主要归因于b_(1g)(d_(x~2-y~2))及a_(1g)(d_(x~2))态的出现;部分杂质能级处于半填充状态,成为空穴的俘获中心,减少电子和空穴的复合;掺杂后,价带顶向 低能方向移动,使价带中形成的空穴氧化性更强.最后,掺杂的钛酸盐纳米管的吸收光谱显示,Ru掺杂的钛酸纳米管导致其在可见光范围内有更强的吸收.
推荐文章
P掺杂硅纳米管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的研究
第一性原理
硅纳米管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剪切形变对硼氮掺杂碳纳米管超晶格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
硼氮掺杂碳纳米管超晶格
电子结构
剪切形变
光学性能
硅掺杂氮化硼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
BN纳米管
Si掺杂
发射谱
喇曼光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过渡金属掺杂钛酸纳米管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研究
来源期刊 物理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钛酸盐纳米管 掺杂 光学性质 第一性原理
年,卷(期) 2010,(2) 所属期刊栏目 凝聚物质:电子结构、电学、磁学和光学性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14-1320
页数 分类号 O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江建军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105 993 18.0 25.0
2 李翔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47 209 9.0 13.0
3 唐豪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2 9 2.0 2.0
4 马新国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10 229 6.0 10.0
5 乐伶聪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2 9 2.0 2.0
6 王扬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6 21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钛酸盐纳米管
掺杂
光学性质
第一性原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物理学报
半月刊
1000-3290
11-1958/O4
大16开
北京603信箱
2-425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474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174683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