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自从1980年,我国开展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造林工程,增加了森林面积3亿hm~2.造林后生态系统有机碳库的微小变化都显著影响大气碳库,对全球碳素循环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了退耕还林不同年限长白落叶松林的植被、凋落物和土壤碳库的变化规律,并且选择可比性较强的退耕还红松林、退耕还草和红松原始林作为参照,分析总结了退耕还林对生态系统储碳能力和碳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后生态系统的植被、凋落物碳储量随退耕还林年限增加而增加:从退耕3a到33a,植被和凋落物碳储量分别从4.134、0 Mg/hm~2增加到74.11、11.31 Mg/hm~2.土壤碳储量则是先降低再增加:在还林初期的12a里,土壤碳密度降低到最小量75.87 Mg/hm~2,随后逐渐恢复和积累,21a后,土壤碳密度恢复到农田的水平84.28 Mg/hm~2,随后土壤碳密度出现净积累.在长白山地区,退耕3、12、22a和33a长白落叶松、33a红松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分别是81.778、114.488、130.004、187.255 Mg/hm2和178.580Ms/hm~2.长白落叶松的固碳能力随林龄而增加,两种主要造林树种(长白落叶松和红松)的生态系统的同碳潜力没有显著差异.长期来看(如250a),生态系统碳库存的能力非常大(269.57 Mg/hm~2).这种状况表明,在长白山地区退耕还林后,生态系统长期来看是一个可观的碳汇.
推荐文章
黄土丘陵区两种主要退耕还林树种生态系统碳储量和固碳潜力
黄土丘陵区
生态系统碳储量
固碳潜力
油松
刺槐
基于服务簇的东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
生态系统服务簇
聚类分析
权衡与协同
东北地区
中国东北地区近50年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时空动态
CEVSA模型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
东北地区
气候变化
典型气候条件下东北地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特征
水源涵养
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
东北地区
SCS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东北地区两种主要造林树种生态系统固碳潜力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碳汇 造林 长白落叶松 红松 中国东北
年,卷(期) 2010,(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64-1772
页数 9页 分类号 S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春梅 北京林业大学环境学院 21 446 11.0 21.0
2 邵彬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6 181 4.0 6.0
3 王汝南 北京林业大学环境学院 5 97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7)
共引文献  (940)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8)
同被引文献  (232)
二级引证文献  (364)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1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6(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7(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9)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3(37)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4(55)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49)
2015(54)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44)
2016(66)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56)
2017(54)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48)
2018(5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4)
2019(4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8)
2020(2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碳汇
造林
长白落叶松
红松
中国东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