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建立麻醉机有效性与安全性的评价体系,探究其可行性.方法:选择106例全麻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使用试验麻醉机)和对照组(使用DragerFabius麻醉机),比较两组通气合格率、异丙酚用药量、呼吸参数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综合评价.结果:(1)两组的通气功能合格率分别为96.08%和98.04%;异丙酚用量分别为(7.76±3.36)mg/kg和(8.21±3.81)mg/k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病人麻醉机预设潮气量和实际潮气量、预设呼吸次数和实际呼吸次数相对偏差组内、组间比较及方差分析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平均气道峰压走势一致,95%置信区间均在正常范围.(3)术后两组病人未发现与麻醉机有关严重并发症.结论:试验麻醉机在有效性上不差于Drager Fabius麻醉机,在安全性方面与Drager Fabius麻醉机无明显差异.此评价方法科学可靠.
推荐文章
麻醉机有效性、安全性临床评价方法初探
设备和供应,医院
麻醉学
有效性
安全性
评价
麻醉机的基本结构与故障分析
麻醉机
基本结构
故障分析
风险管理
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价探讨
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
安全性
有效性
技术审评
临床使用中麻醉机安全性评价
麻醉
设备安全性
评价研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麻醉机有效性安全性临床评价
来源期刊 现代医药卫生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麻醉机 有效性 安全性 评价体系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48-650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14
字数 258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莫志江 54 324 10.0 15.0
2 朱蔚琳 45 174 7.0 9.0
3 黄爱兰 66 197 8.0 10.0
4 秦岭 49 170 7.0 10.0
5 黄雪梅 65 387 11.0 15.0
6 马利 66 259 9.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6)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麻醉机
有效性
安全性
评价体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医药卫生
半月刊
1009-5519
50-1129/R
大16开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148号
78-47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603
总下载数(次)
2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