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热性癫痫发作是儿童常见病,能损害认知功能,而突触可塑性和再可塑性(metaplasticity)是维系大脑认知功能的重要神经基础.本文通过脑片灌流和细胞外场电位记录术研究了热性癫痫发作大鼠海马齿状回外侧支的突触可塑性和再可塑性.制作对照组和热性癫痫发作组大鼠的脑切片后,记录电极置于齿状回外侧支的外分子层获取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双极刺激电极根据不同需要分别安放于齿状回外侧支或门区.结果显示,大鼠海马齿状回外侧支给予100 Hz的条件刺激后,对照组和热性癫痫发作大鼠海马齿状回外侧支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的幅度均没有显著改变.而在齿状回外侧支给予10 Hz的预先刺激,再施加相同的条件刺激后,对照组外侧支LTP幅度明显下降,条件刺激后1 h的相对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ield excitatorypostsynapticpotentials,fEPSP)为1.10±0.26;而热性癫痫发作组则表现出明显的LTP,条件刺激后1 h的相对fEPSP为1.35±0.2,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增强(p<0.05).在齿状回门区实施10 Hz的预先逆行性刺激,再施加与前述实验相同的条件刺激后,对照组外侧支LTP幅度亦出现明显下降,条件刺激后1 h的相对fEPSP为1.15±0.14;而热性癫痫发作组表现出明显的LTP,条件刺激后1 h的相对fEPSP分别为1.47±0.19,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增强(P<0.05).以上结果表明,热性癫痫发作可以在不改变突触可塑性的情况下影响再可塑性,从而导致神经损伤,该现象提示热性癫痫发作能通过不同途径增加神经兴奋性.
推荐文章
大鼠海马突触发育可塑性研究
突触/生长和发育
神经元可塑性
海马/生长和发育
突触/超微结构
植物表型可塑性研究进展
环境的复杂性
构件特征
可塑性的进化
适应性可塑
成本与限制
发育的可塑
突触再可塑性在脊髓损伤恢复中的作用
脊髓损伤
突触可塑性
再可塑性
陶瓷泥料可塑性测试系统
单片机测试技术
陶瓷泥料可塑性
可塑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热性癫痫发作大鼠海马齿状回外侧支的可塑性和再可塑性
来源期刊 生理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热性癫痫发作 海马 突触可塑性 预先刺激
年,卷(期) 201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4-130
页数 7页 分类号 Q4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罗小平 219 1179 17.0 22.0
2 张炼 15 110 6.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热性癫痫发作
海马
突触可塑性
预先刺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理学报
双月刊
0371-0874
31-1352/Q
大16开
上海市岳阳路319号31B楼405室
4-157
192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17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19370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