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当代中国群体性事件形象地位的变迁有一个过程,它进入公共领域有着结构性原因.以2004年以来发生的典型群体性事件为例,采用一种互斥性更强的分类框架可以将群体性事件分为七类,它们分别是:(1)直接利益相关的原生型集体维权抗争;(2)无直接利益相关的群体泄愤事件;(3)地方政治生态恶化诱致的突发群体性事件;(4)行业集体行动和工业集体行动;(5)工具性处理"死亡因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6)意识形态或政治动机驱动的群体性事件;(7)网络场域内生的群体性事件.
推荐文章
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趋向探析
群体性事件
社会矛盾
社会怨恨
“三农”问题
腐败
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情传播与控制
群体性事件
网络舆情
舆情传播
舆情控制
航班延误引发的旅客群体性事件仿真研究
航班延误
旅客群体性事件
情绪感染
社会力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当代中国的群体性事件:形象地位变迁和分类框架再构
来源期刊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形象地位 公共领域 分类框架
年,卷(期) 2011,(2) 所属期刊栏目 社会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59
页数 分类号 C912.22
字数 905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8860.2011.02.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能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42 1147 14.0 3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8)
共引文献  (26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6)
同被引文献  (127)
二级引证文献  (154)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9)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9)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23)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5(42)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6(34)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7(25)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8(35)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19(3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群体性事件
形象地位
公共领域
分类框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双月刊
1009-8860
32-1562/C
大16开
江苏省南京市水佐岗49号
28-278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68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1904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