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检测国内市场19种有代表性螺旋藻产品的理化指标及活性物质含量,比较研究活性物质含量不同的2种螺旋藻产品的免疫功能,研究活性物质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确定评价活性物质含量的主要技术指标,为提高螺旋藻产品检测技术和制定相关产品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总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γ-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采用气相色谱法,类胡萝卜素、藻蓝蛋白、别藻蓝蛋白、藻红蛋白、叶绿素a、叶绿素b、β-胡萝卜素、螺旋藻多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比色分析法,免疫性能检验采用小鼠动物实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结果 受检样品营养物质及活性物质含量为:总蛋白质47.0%~67.3%,类胡萝卜素4.98~24.81 g/kg,藻蓝蛋白3.89%~9.23%、别藻蓝蛋白2.03%~5.47%、藻红蛋白0.63%~1.5l%,γ-亚麻酸694.3~1860.0 mg/100 g、EPA 9.49~55.73 mg/100 g、DHA 0~19.81 mg/100 g,叶绿素a 705.37~1235.67 mg/100g、叶绿素b 26.31~190.46 mg/100 g,β-胡萝卜素1.52~5.62 g/kg,螺旋藻多糖9.1%~20.2%,SOD酶活性629~3086 U/g.类胡萝卜素与藻蓝蛋白、γ-亚麻酸、DHA、叶绿素a、β-胡萝卜素以及SOD显著正相关,藻蓝蛋白与别藻蓝蛋白、藻红蛋白、γ-亚麻酸、叶绿素a、β-胡萝卜素以及SOD显著正相关,螺旋藻多糖与总蛋白质、藻蓝蛋白和叶绿素显著负相关.活性物质含量较高的8号样品在抑菌效果、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血清溶菌酶活力、血清球蛋白含量的促进作用等方面显著强于活性物质含量较低的13号样品.结论 活性物质是螺旋藻产品免疫功能的基础,所检测国内市场有代表性的螺旋藻产品都舍有活性物质,但含量差异较大,达到2~5倍.类胡萝卜素、藻蓝蛋白、螺旋藻多糖和γ-亚麻酸4项技术指标能够比较完全地反映螺旋藻产品的活性物质含量.我国目前使用的GB/T 16919-1997<食用螺旋藻粉>缺少活性物质技术指标,评判螺旋藻保健食品有困难,建议修订时添加活性物质技术指标.
推荐文章
螺旋藻多糖SPS-1的组成与结构研究
螺旋藻
多糖
糖基
结构
组成
添加螺旋藻对乌鸡蛋品质的影响
螺旋藻
乌鸡蛋
鸡蛋品质
营养成分
紫外辐照对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的影响研究
紫外光
藻蓝蛋白
钝顶螺旋藻
三维荧光
螺旋藻多糖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骨髓抑制的实验研究
螺旋藻多糖骨髓抑制环磷酰胺微核染色体畸变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螺旋藻产品活性物质检测与免疫功能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螺旋藻 活性物质 相关性 免疫 标准
年,卷(期) 201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4-61
页数 分类号 R247.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6)
共引文献  (287)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77)
二级引证文献  (24)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7)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1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螺旋藻
活性物质
相关性
免疫
标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双月刊
1004-8456
11-3156/R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37号2号楼501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62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09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