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理论分析和微波注入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别研究了以74HC04和74LVCU04A两种芯片为核心的反相器基本缓冲及数模转换电路的微波效应问题,通过反相器闩锁过程对非线性扰乱进行了机理分析,并利用微波注入实验详细分析了非线性扰乱效应的微波有效功率阈值及其随频率、脉冲宽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固定环境温度条件下,有效注入功率大于33 dBm,频率在3 GHz以下的微波均可使74HC04效应电路的非线性扰乱强度达到10%以上;有效注入功率大于30 dBm,频率在3 GHz以下的微波均可使74LVCU04A效应电路的非线性扰乱强度达到10%以上.相同非线性扰乱强度的注入有效功率阈值近似随频率的提高而增大.非线性扰乱阈值随注入微波信号脉宽变化明显,拐点为40~70 ns不等,与反相器中的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寄生三级管的导通电流积累有关.
推荐文章
P波段微波注入反相器模数转换电路的响应
P波段
注入实验
线性干扰
统计检验
A/D转换电路
高温泄漏电流对反相器直流传输特性的影响
泄漏电流失配
反相器
高温
直流传输特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波注入反相器基本电路的非线性效应
来源期刊 强激光与粒子束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注入实验 非线性扰乱 反相器电路 闩锁 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年,卷(期) 2011,(11) 所属期刊栏目 高功率微波发展、效应及相关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55-2860
页数 分类号 TN432
字数 341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88/HPLPB20112311.285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钱宝良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76 386 10.0 13.0
2 王弘刚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17 90 6.0 8.0
3 朱占平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7 44 5.0 6.0
4 赵素波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2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24)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注入实验
非线性扰乱
反相器电路
闩锁
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强激光与粒子束
月刊
1001-4322
51-1311/O4
大16开
四川绵阳919-805信箱
62-76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83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6166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