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反溶剂重结晶结合高压均质法制备黄芩素纳米混悬液,并对其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进行研究.对大鼠分别灌胃给予等剂量黄芩素原料和黄芩素纳米混悬液,采用HPLC法测定活性代谢产物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利用DAS 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灌胃给予等剂量黄芩素原料和黄芩素纳米混悬液(121 mg/kg)后,大鼠血浆中黄芩苷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均呈现双峰现象,cmax分别为7.18和11.12 μg/mL,tmax分别为1.67和0.92 h,AUC0-24h分别为71.40和118.63μg·h/mL.以黄芩素原料做参比,黄芩素纳米混悬液经口给药后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66.1%.黄芩素纳米混悬液可显著提高黄芩素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
推荐文章
盐酸头孢噻呋混悬注射液在猪体内的药动学及目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盐酸头孢噻呋
混悬注射液
相对生物利用度
药物动力学
不同助县剂对环孢素A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纳米粒大鼠口服后体内相对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环孢菌素
纳米粒
生物利用度
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
助悬剂
伊曲康唑白蛋白纳米粒混悬液的制备与体外评价
伊曲康唑
白蛋白纳米粒混悬液
超高压微射流技术
共晶技术提高黄芩素溶出度及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黄芩素
共晶
咖啡因
溶出度
生物利用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芩素纳米混悬液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黄芩素 黄芩苷 纳米混悬液 生物利用度 药代动力学
年,卷(期) 2011,(4)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4-318
页数 分类号 R944
字数 399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莉 44 121 6.0 8.0
2 高缘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制剂教研室 58 300 9.0 15.0
3 江鲲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制剂教研室 1 17 1.0 1.0
4 席一峰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制剂教研室 2 22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59)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73)
二级引证文献  (49)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8(2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9(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芩素
黄芩苷
纳米混悬液
生物利用度
药代动力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0-5048
32-1157/R
大16开
南京市童家巷24号28信箱
28-115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82
总下载数(次)
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