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有效防治煤炭自燃,预测煤体最短自然发火期是非常必要的.以绝热圆柱形煤柱为物理模型,建立了煤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预测模型,利用实测的煤自燃基本参数,通过解算分析了漏风速度、粒度等参数对煤自然发火期的影响规律,最终准确测试了6个矿井不同煤体的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结果表明:随漏风速度的增大,煤自然发火期先减小后增大;煤体粒度越小,最佳风速呈线性增大;随煤体粒度的增大,最佳风速条件下的自然发火期先减小后增大;煤体自燃倾向性越高,最短自然发火期越短;以张集肥煤为例,自然发火的最佳粒度为1~3 mm,最佳漏风速度为0.0011 m/s,其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为26 d.
推荐文章
用于煤自然发火期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和实验技术
煤自燃
发火期
程序升温实验
人工神经网络
煤最短自然发火期快速预测方法
煤炭开采
最短自然发火期
煤自燃特性
氧化动力学
绝热氧化时间
煤自燃倾向性
煤最短自然发火期灰色预测模型研究
自然发火期
灰色预测模型
姚桥矿煤最短自然发火期实验和数值分析
煤自燃
自然发火期
耗氧速度
放热强度
极限参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煤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定量测定方法研究
来源期刊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煤自然发火 最短自然发火期 最佳风速 最佳粒度 氧化放热强度
年,卷(期) 2011,(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6-461,467
页数 分类号 TD75
字数 526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3363.2011.03.02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增华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 87 1559 23.0 36.0
2 杨永良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 40 594 14.0 23.0
3 高思源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 12 147 9.0 12.0
4 刘震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 20 266 11.0 16.0
5 唐一博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 13 78 4.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86)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36)
二级引证文献  (2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煤自然发火
最短自然发火期
最佳风速
最佳粒度
氧化放热强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双月刊
1673-3363
32-1760/TD
16开
江苏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33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561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