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社会与文化的转型,少数民族作家的心理认同意识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这主要体现在他们在长期的行为实践和情感教育中形成的民族认同意识被国家认同意识所取代,面对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全新体制,少数民族作家自觉将此前对某个单一民族的心理认同置换为对“中华民族”的整体认同,表现出强烈的国家认同意识。
推荐文章
"十七年"时期南方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叙事研究
电影理论
叙事研究
'十七年'时期
南方少数民族
河洛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民族认同
少数民族
特色村寨
上寨村
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族群意识与教育管理
少数民族
预科教育
族群意识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文意识分析
少数民族学生
本民族语言
汉语
双语
言语社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简论“十七年”时期少数民族作家国家认同意识的生成原因
来源期刊 文艺理论与批评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民族认同意识 社会主义国家 少数民族作家 “十七年” 原因 简论 心理认同 新中国成立
年,卷(期) 2011,(6) 所属期刊栏目 左翼文艺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0-105
页数 6页 分类号 D033.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白晓霞 3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民族认同意识
社会主义国家
少数民族作家
“十七年”
原因
简论
心理认同
新中国成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艺理论与批评
双月刊
1002-9583
11-1581/J
16开
北京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
82-205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4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910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