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恶意代码变种是当前恶意代码防范的重点和难点.混淆技术是恶意代码产生变种的主要技术,恶意代码通过混淆技术改变代码特征,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变种,躲避现有基于代码特征的恶意代码防范方法,对信息系统造成巨大威胁.本文提出一种抗混淆的恶意代码变种识别方法,采用可回溯的动态污点分析方法,配合触发条件处理引擎,对恶意代码及其变种进行细粒度地分析,挖掘其内在行为逻辑,形成可用于识别一类恶意代码的特征,并通过特征融合优化以及权值匹配等方式,提高了对恶意代码变种的识别能力,通过实验,验证了本文的识别方法对恶意代码及其混淆变种的识别能力.
推荐文章
基于对象语义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
恶意代码检测
系统对象
抗混淆
语义
状态变迁图
基于纹理指纹的恶意代码变种检测方法研究
网络安全
恶意代码变种检测
纹理指纹
空间相似性检索
路径条件驱动的混淆恶意代码检测
程序调试
恶意代码检测
代码混淆
路径分析
动态测试
基于对象语义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
恶意代码检测
系统对象
抗混淆
语义
状态变迁图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种抗混淆的恶意代码变种识别系统
来源期刊 电子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恶意代码变种 动态污点分析 行为分析 混淆技术
年,卷(期) 2011,(10)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22-2330
页数 分类号 TP302.7
字数 1120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冯登国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243 6305 35.0 71.0
5 苏璞睿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44 734 17.0 26.0
6 王蕊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20 150 7.0 12.0
10 杨轶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7 229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4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6(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恶意代码变种
动态污点分析
行为分析
混淆技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电子学报
月刊
0372-2112
11-2087/TN
大16开
北京165信箱
2-891
196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181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206555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