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暗色丝孢霉病是由多种暗色孢科真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皮肤病.由葡萄状维朗那霉引起的暗色丝孢霉病少见,文中报道1例葡萄状维朗那霉所致的皮肤暗色丝孢霉病.方法 取患者皮损进行真菌镜检、培养及组织病理检查,并对分离菌种行rDNA ITS测序鉴定.结果 显微镜下见大量有隔分枝的菌丝,棕褐色,侧面及末端可见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呈直线型,偶见分枝,壁光滑.培养见大量毛绒状暗色菌落.皮损组织病理显示慢性肉芽肿性炎,组织中可见有隔的分枝或不分枝的褐色菌丝.PAS和吉姆萨染色阳性.分子测序鉴定为葡萄状维朗那霉.确诊后伊曲康唑加热疗等综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该病例致病菌为葡萄状维朗那霉,选用伊曲康唑加热疗治疗有效.
推荐文章
枝孢样枝孢霉致囊肿性痤疮样皮肤暗色丝孢霉病1例
枝孢样枝孢霉
囊肿性痤疮
暗色丝孢霉病
枝状枝孢引起皮肤暗色丝孢霉病1例
枝状枝孢
暗色丝孢霉病
伊曲康唑
广东首例肾移植术后甄氏外瓶霉致皮肤及皮下组织暗色丝孢霉病
暗色丝孢霉病
甄氏外瓶霉
皮肤
皮下组织
肾移植
防腐剂对红提葡萄中灰葡萄孢霉和交链孢霉抑制效果初探
红提葡萄
灰葡萄孢霉
交链孢霉
防腐剂
抑制效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葡萄状维朗那霉致皮肤暗色丝孢霉病的临床研究
来源期刊 医学研究生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葡萄状维朗那霉 暗色丝孢霉病 伊曲康唑
年,卷(期) 2011,(6)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2-585
页数 分类号 R751
字数 271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8199.2011.06.00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5)
共引文献  (25)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2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葡萄状维朗那霉
暗色丝孢霉病
伊曲康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学研究生学报
月刊
1008-8199
32-1574/R
大16开
南京市中山东路305号A7信箱
28-280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94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494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