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考察茵陈蒿汤合煎颗粒剂、分煎颗粒剂与传统汤剂浓缩剂化学成分的差异,从化学成分的角度为合煎颗粒剂、分煎颗粒剂与传统汤剂浓缩剂应用于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液质联用仪,以Hypersil BDS-C18为分析柱,对3种剂型的茵陈蒿汤的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通过对10批样品的考察,发现合煎颗粒剂和分煎颗粒剂与传统汤剂浓缩剂相似度均达到0.9以上,相似度较好,且合煎颗粒剂的相似度比分煎颗粒剂相似度更高.结论 合煎颗粒剂、分煎颗粒剂均可用于临床,且合煎颗粒剂的临床作用可能更与传统汤剂浓缩剂相符.
推荐文章
茵陈蒿汤利胆退黄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茵陈蒿汤
利胆退黄
化学成分
临床应用
甘肃茵陈蒿超临界CO2萃取产物化学成分的差异性分析
茵陈蒿
超临界CO2萃取
水蒸气蒸馏
气质联用
成分
运用计算机系统生物学方法预测茵陈蒿汤的分子靶标
计算机系统生物学
茵陈蒿汤
协同作用
茵陈蒿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茵陈蒿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工艺制备茵陈蒿汤化学成分的比较
来源期刊 中成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茵陈蒿汤 HPLC LC-MS 指纹图谱
年,卷(期) 2011,(8) 所属期刊栏目 科研报道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53-1456
页数 分类号 R284.1
字数 293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528.2011.08.05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梁光义 134 800 14.0 21.0
2 曹佩雪 8 94 6.0 8.0
3 梁会 14 54 4.0 7.0
4 潘卫东 2 22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2)
共引文献  (151)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42)
二级引证文献  (38)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9(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20(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茵陈蒿汤
HPLC
LC-MS
指纹图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成药
月刊
1001-1528
31-1368/R
大16开
上海市黄浦区福州路(近江西中路)107号206室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67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511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