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绿原酸、栀子苷、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含量的方法,比较茵陈蒿汤单味颗粒及传统合煎液中上述7种组分含量差异.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Inertex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0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进样量为20 μL,流速为1.0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平均每副茵陈蒿汤中7种有效组分含量为绿原酸18.120 6 mg,栀子苷 21.898 8 mg,大黄酸13.035 7 mg,芦荟大黄素6.261 6 mg,大黄素1.385 4 mg,大黄酚2.878 0 mg,大黄素甲醚0.880 2 mg;茵陈蒿汤单味中药颗粒混合液中未检测到绿原酸,其余6种有效组分平均含量为栀子苷34.470 5 mg,大黄酸1.291 2 mg,芦荟大黄素1.625 2 mg,大黄素1.636 6 mg,大黄酚2.314 6 mg,大黄素甲醚1.166 8 mg.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各峰分离度好,测得茵陈蒿汤单味中药颗粒有效组分的含量与传统煎剂存在差异,说明配伍对主要成分的溶出有一定影响.
推荐文章
茵陈蒿汤调节胆汁酸代谢并干预阻塞性黄疸大鼠肝细胞线粒体DNA损伤的研究
胆汁淤积
黄疸,阻塞性
胆红素
胆汁酸类和盐类
DNA,线粒体
茵陈蒿汤
肝疾病
不同工艺制备茵陈蒿汤化学成分的比较
茵陈蒿汤
HPLC
LC-MS
指纹图谱
茵陈蒿汤配方颗粒成型工艺的优化
茵陈蒿汤配方颗粒
成型
正交试验
茵陈蒿汤中茵陈、大黄的核心作用
茵陈
大黄
茵陈蒿汤
核心作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茵陈蒿汤及其单味颗粒中7种成分比较
来源期刊 医药导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茵陈蒿汤 单味中药颗粒 多组分测定 色谱法,高效液相
年,卷(期) 2013,(2) 所属期刊栏目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5-218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86|R927.1
字数 304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70/yydb.2013.02.02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丹 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中药学系 9 38 4.0 6.0
5 阎姝 天津市南开医院药剂科 42 276 11.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33)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57)
二级引证文献  (19)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茵陈蒿汤
单味中药颗粒
多组分测定
色谱法,高效液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药导报
月刊
1004-0781
42-1293/R
大16开
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医药导报》编辑部
38-173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859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6670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