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将磁性界面与密度界面分布特征相结合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盆地的分布以及定量或半定量地了解沉积厚度.根据相关资料,结合重磁系列图件和解释图件,对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两侧盆地(洛阳-伊川地区、周口坳陷、合肥坳陷、南襄盆地和江汉盆地)进行了分析,其中重力和磁场的界面深度仅供参考.
推荐文章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中新生代盆地构造特征与形成机制
伸展盆地
前陆盆地
造山松弛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两侧盆地深部过程及古生界油气前景--以川东北盆地和合肥盆地为例
深部地质特征
盆地深部过程
油气前景
古生界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及两侧晚古生代构造环境与油气意义
地球化学特征
火山岩
构造环境
盆地原型
晚古生代
油气远景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
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盆地序列及油气前景
烃源岩
成藏特征
盆地序列
油气前景
秦岭-大别造山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两侧盆地磁性和密度界面分布特征分析
来源期刊 石油天然气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盆地 磁性界面 密度界面 沉积厚度 界面深度 油气勘探有利区域
年,卷(期) 2011,(4) 所属期刊栏目 石油物探与测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9-111
页数 分类号 P631.14|P631.24
字数 360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9752.2011.04.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旭辉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17 291 9.0 17.0
2 吴其反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20 100 6.0 9.0
3 程喆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11 74 5.0 8.0
4 辛藜莉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2 1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盆地
磁性界面
密度界面
沉积厚度
界面深度
油气勘探有利区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天然气学报
月刊
1000-9752
42-1273/TE
16开
湖北省荆州市南环路1号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23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362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