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戊二醛(GA)为交联剂,利用溶胶凝胶法和原位化学交联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交联的聚乙烯醇/二氧化硅(PVA/SiO2)杂化功能膜。通过FTIR、SEM、溶胀和拉伸实验研究了二氧化硅和原位化学交联对杂化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膜是具有梯度交联结构的有机/无机杂化体系,原位化学交联对膜断面形貌影响不大。二氧化硅的引入和戊二醛原位交联都能有效地降低杂化膜的平衡溶胀度,两种因素在提高杂化膜耐水性方面具有互补作用。
推荐文章
纳米二氧化硅目标杂化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膜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聚酰亚胺
纳米二氧化硅
目标杂化
溶胶-凝胶法
薄膜
分子结构
羟基硅油原位改性制备疏水性沉淀二氧化硅
沉淀二氧化硅
羟基硅油
原位改性
疏水性
相容性
酸催化正硅酸乙脂溶胶-凝胶二氧化硅薄膜的制备
正硅酸乙脂
溶胶-凝胶工艺
二氧化硅
薄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原位交联聚乙烯醇/二氧化硅杂化功能膜的制备与性能
来源期刊 广州化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聚乙烯醇 二氧化硅 原位交联 杂化膜
年,卷(期) 2011,(23) 所属期刊栏目 科学实验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55
页数 分类号 TQ326.9
字数 326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9677.2011.23.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学晶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46 296 10.0 15.0
2 汤克勇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36 1380 18.0 31.0
3 刘捷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53 309 11.0 15.0
4 王恒之 3 17 2.0 3.0
5 张艳辉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 8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9)
共引文献  (76)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3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聚乙烯醇
二氧化硅
原位交联
杂化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州化工
半月刊
1001-9677
44-1228/TQ
大16开
广州市石井石潭路潭村桥东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355
总下载数(次)
6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