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国的饮食体系不啻为一种思维的表述,亦可称之为“饮食思维”.它首先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认知形态,在此基础上造化出自成一体的“物理学”,《本草纲目》即为这种生命认知的物理实例,它曾开启西方学者在认知分类方面的灵感.作为一种无形的遗产,中国饮食同时为我们留下完整的技艺系统,它不仅是饮食思维的具体,更具备了技术的“魅力系统”.
推荐文章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玉雕技艺传承之我见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玉雕技艺
传承
传统制茶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传统制茶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发展
古法榨油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特点及生产性保护
古法榨油
非物质文化遗产
技艺特点
生产性保护
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以栖凤渡鱼粉制作技艺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传承
饮食类
栖凤渡鱼粉
制作技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饮食:作为无形遗产的思维表述技艺
来源期刊 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分册 学科
关键词 饮食 思维 物理学 《本草纲目》 无形遗产 技艺
年,卷(期) 2012,(11) 所属期刊栏目 民俗文化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8-83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彭兆荣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244 1980 20.0 3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饮食
思维
物理学
《本草纲目》
无形遗产
技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分册
月刊
1001-2788
11-4296/G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甲59号文化大厦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