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选择超临界甲醇处理的方法脱除锡林浩特褐煤中的含氧化合物,主要考察了温度、压力、催化剂种类和预处理方式等对脱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和压力范围内,脱氧率随温度和压力的增加而增加.温度330℃时脱氧率达到最大,继续升高温度脱氧率有所降低.碱性催化剂比酸性催化剂更有利于提高脱氧率.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等处理条件下,经过溶胀预处理的煤样脱氧率比原煤提高了5.39%,而煤样含水与否对脱氧率的影响则不明显.因此若得到较高的萃取率,应先对煤样进行溶胀预处理,使用碱性催化剂,温度和压力至少达到甲醇临界状态.煤粉经甲醇浸泡溶胀8h后,采用5∶1的溶煤比,以煤样质量1%的NaOH固体为催化剂,在温度330℃,压力8.2 MPa条件下处理60 min,该条件下脱氧率达到了32.94%.
推荐文章
超临界相合成甲醇新工艺研究
超临界
甲醇
转化率
时空产率
超临界相合成气制甲醇-异丁醇工艺条件的研究
超临界相
异丁醇
甲醇
催化剂
合成气
菜籽油脂肪酸在超临界甲醇中酯化反应工艺条件研究
菜籽油脂肪酸
超临界甲醇
酯化反应
动力学模型
超临界条件下甲醇合成的气液传质系数测定
甲醇
合成
超临界流体
传质
过程强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褐煤超临界甲醇处理脱氧工艺条件的研究
来源期刊 煤炭转化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褐煤 超临界甲醇处理 温度 压力 脱氧率
年,卷(期) 2012,(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开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34
页数 分类号 TQ223.12|TQ520.61
字数 43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4248.2012.04.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福明 清华大学化工系 7 252 5.0 7.0
2 张谦 5 16 2.0 3.0
3 汪爱国 8 10 2.0 2.0
4 栾海燕 清华大学化工系 3 4 1.0 1.0
5 徐熠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44)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褐煤
超临界甲醇处理
温度
压力
脱氧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煤炭转化
双月刊
1004-4248
14-1163/TQ
大16开
太原市迎泽西大街79号
22-44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92
总下载数(次)
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