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电动车续航里程过短是影响推广应用的主要瓶颈因素之一,而电动汽车车身结构的轻量化是提高续航里程的有效途径。该文提出了两款新型梁--直形收缩梁和锥形收缩梁,对某款电动汽车原吸能部件,进行轻量化设计。建立了电动汽车正面碰撞结构模型,运用Hypermesh和LS—DYNA软件,对新型吸能梁和原吸能梁进行低速(16km/h)碰撞和高速(50km/h)碰撞模拟,研究了其碰撞能量吸收、刚性墙撞击力、车身加速度等碰撞行为。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新型直形收缩梁在高速碰撞时吸能提高了18.0%,同时吸能部件的质量减轻了23.6%,兼顾了电动汽车零部件的轻量化和耐撞性。
推荐文章
电动汽车车身结构轻量化研究进展
电动汽车
轻量化
研究现状
研究方法
发展趋势
汽车轻量化技术
轻量化技术
轻质材料
车身结构
节能减排
基于拓扑优化的电动汽车白车身优化设计
拓扑优化
遗传算法
电动汽车
白车身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的设计与实现
电动汽车
智能充电桩
硬件系统
软件系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电动汽车直形收缩梁的轻量化设计与耐撞性分析
来源期刊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吸能梁 耐撞性 轻量化
年,卷(期) 2012,(4) 所属期刊栏目 汽车安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9-325
页数 7页 分类号 U461.91|TG249.2
字数 377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福全 吉利汽车研究院吉利汽车安全技术实验室 109 470 10.0 17.0
2 王秋成 浙江工业大学车辆工程研究所 46 528 14.0 20.0
3 李芳 浙江工业大学车辆工程研究所 37 854 10.0 29.0
4 葛东东 浙江工业大学车辆工程研究所 6 20 2.0 4.0
5 刘卫国 吉利汽车研究院吉利汽车安全技术实验室 11 154 5.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电动汽车
吸能梁
耐撞性
轻量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季刊
1674-8484
11-5904/U
16开
北京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
201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51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