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建立鼠棒状杆菌PCR检测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样本检测.方法 用脑心浸出液培养基复苏、培养鼠棒状杆菌( corynebacterium kutscheri,C.kutscheri)并提取基因组DNA作模板;根据GenBank中C.kutscheri的16S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建立鼠棒状杆菌PCR检测方法并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评价;人工感染昆明鼠,建立小鼠棒状杆菌感染模型,采集肝脏和肾脏,提取DNA进行检测.结果 成功建立了鼠棒状杆菌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检测到100个阳性质粒;对小鼠沙门氏菌、肺炎链球菌和巴氏杆菌无交叉反应;全部8个人工感染样本全部检测为阳性.结论 建立的鼠棒状杆菌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作为鼠棒状杆菌感染的快速检测方法.
推荐文章
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伪结核棒状杆菌
磷脂酶D基因(PLD)
实时荧光定量PCR
牛棒状杆菌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牛棒状杆菌(C.bovis)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
检测
念珠状链杆菌 Taqman MGB 荧光定量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念珠状链杆菌
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法
实验动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鼠棒状杆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来源期刊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鼠棒状杆菌 PCR检测方法 16S核糖体RNA
年,卷(期) 2012,(9)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54
页数 分类号 S858.91
字数 286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09.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智君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实验动物学部 25 107 7.0 9.0
2 唐连飞 21 76 6.0 7.0
3 俞远京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实验动物学部 34 219 9.0 12.0
4 苏志杰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实验动物学部 25 142 8.0 10.0
5 孟芳 13 29 4.0 5.0
6 蔡婧怡 3 2 1.0 1.0
7 魏颖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鼠棒状杆菌
PCR检测方法
16S核糖体RNA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月刊
1671-7856
11-4822/R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5号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63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250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