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单轨迹和多轨迹神经微移植技术在亨廷顿病(HD)大鼠毁损模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59只,分为对照组(n=15)、毁损组(n=14)、多轨迹(MT)移植组(n=15)和单轨迹(ST)移植组(n=15).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其它3组实施单侧纹状体毁损手术,其中MT或ST移植组分别由MT或ST注射移植相同数量的胎龄15 d的鼠胎神经节隆起处细胞.移植4个月后行组织学评估及多巴胺和cAMP调节的磷蛋白(DARRP-32)阳性细胞计数.结果:MT移植组计数的DARRP-32阳性神经元约为ST移植组的2倍.移植物体积、DARPP-32碎片体积和新生多巴胺能神经支配体积在2组中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MT神经微移植方式可以增加新生纹状体神经元的数量,其机制可能是移植物-宿主接触面积的增大使得移植物更强地暴露于宿主环境诱导因素之下.
推荐文章
microRNA在亨廷顿病中的研究进展
microRNA
亨廷顿病
调控机制
基因治疗
细胞凋亡在亨廷顿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亨廷顿病
亨廷顿蛋白
caspase
凋亡
亨廷顿蛋白相关蛋白-1
线粒体复合体Ⅱ
靶向自噬途径作为亨廷顿舞蹈病的潜在治疗策略
自噬
亨廷顿舞蹈病
亨廷顿蛋白
microRNA在亨廷顿病中的研究进展
microRNA
亨廷顿病
调控机制
基因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多轨迹神经微移植策略在亨廷顿病大鼠模型移植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多轨迹神经微移植 胚胎纹状体神经元 亨廷顿病模型 绿色荧光蛋白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
页数 分类号 R741|R741.0
字数 44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70/sjsscj.2012.01.00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多轨迹神经微移植
胚胎纹状体神经元
亨廷顿病模型
绿色荧光蛋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月刊
1001-117X
42-1759/R
大16开
武汉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内)
38-4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13
总下载数(次)
4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