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了野松茸干品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鉴定出48种风味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1.44%,其中酸类9种、酯类6种、含氮杂环化合物11种、醇类3种、醛类5种、酮类10种、其他类4种.野松茸干品中主要的芳香成分是桂酸甲酯(42.99%)、3-甲基丁酸(8.56%)、2,6-二甲基吡嗪(8.36%)、2,5-二甲基吡嗪(2.46%)和1-辛烯-3-醇(2.06%).
推荐文章
固相微萃取-GC-MS联用分析白芷挥发性成分
白芷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与GC-MS联用的鱼露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鱼露
挥发性风味
顶空固相微萃取
GC-MS
电子鼻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松茸减压贮藏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变化
松茸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风味成分
减压贮藏
松茸和姬松茸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
松茸
姬松茸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联用技术研究野松茸干品的挥发性成分
来源期刊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野松茸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
年,卷(期) 2012,(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简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63-1066
页数 分类号 TS201.2
字数 253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6880.2012.08.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焱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农业部南方食用菌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35 587 14.0 24.0
2 冯涛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 77 361 11.0 16.0
3 谷镇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农业部南方食用菌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2 59 2.0 2.0
7 朱建材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 1 1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25)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80)
二级引证文献  (45)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2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20(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野松茸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月刊
1001-6880
51-1335/Q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二段16号
62-107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862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6040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